现在,跟诸葛亮会合,等于是撒网终于收拢开牌了,发现网里什么都没有,就说明关羽另外一路赌对了。
“大将军的斥候已经确信,没有在昆阳叶县往上游的方向、发现李典的撤军?那肯定是去襄城了。”高顺也琢磨过来,很快意识到继续追没有价值。
诸葛亮也认同这一点,但他指出:“虽然继续追也追不到,可是我们的部队位置比大将军差太多,现在再去襄城方向,也赶不及。
为今之计,要么立刻撤退,或者驻扎进昆阳、叶县,等天气好转一些。正月初就回南阳。要么,就虚则实之,遍地开花,顺着澧水假装直捣郾城。
如果大将军那边一切顺利,真的歼灭或者重创了李典,那以大将军之能甚至有可能顺势夺下襄城。我军如果顺流取舞阳、威胁郾城。
到时候曹操的主力撤到定陵,在汝水上游的襄城被大将军反攻威胁,下游的郾城也被我军威胁,曹操肯定会担心被掐断上下游河道,在定陵陷入尴尬。
如此,曹操必然会从定陵分兵南下救援郾城,甚至把定陵的全部主力都拉来郾城,收缩防守确保稳固,不被各个击破——
因为襄城、定陵、郾城这三处,分别处在汝水与重要支流的分叉河口,越往下游越不容易被断归路。在各条支流上都有我军四处开花的情况下,曹操连续撤军之余,不辨虚实。
肯定会惊弓之鸟,力图求稳,合兵到最下游、最枢纽、把所有汝水分叉节点都囊括在内的郾城来死守——如果真这样了,我们当然不能攻郾城,而是从澧水切到滍水,跟昆阳军一起合力攻定陵。”
高顺闻言,下意识地愕然。也不能怪他没见识,主要是他没打过擅用水陆两用大篷车局部解决后勤问题的战役。
高顺本能反问:“郾城在澧水之畔,定陵在滍水之畔。我军怎么从澧水之畔切换到滍水之畔?靠两条腿行军么?不带辎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