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于后世收银子的朝代地方官额外收火耗。
更像是原本历史上杨贵妃要吃荔枝,岭南进贡起运时候要送的荔枝,得比杨贵妃最后拿到手的多很多倍。
多余出来的部分,就算不被运输损耗掉,也成了朝廷经手官员的中饱私囊——灵帝时候,交州的梁龙叛乱不就这么来的么。
地方造反,为的就是偏远地区额外加征的珍货进贡运输损耗。
现在,朝廷明码标价了:朝廷统一承担运费,你们不用负责运到,所以,征收的相关物资的数量,就以透明的离港价算,后续的不确定性、风险、上下其手的捞油水,都跟你们没关系了。
这是区连都绝对做不到的!区连在比景县收税,还要求比景人承担从比景县运到林邑县的运费呢!
华夏自古以来到汉,中央收税时那部分“地方运到中央的损耗”,都是地方自己承担的。
刘备的朝廷肯承担运输,哪怕把离港价压一压,偏远地区也心服口服,至少童叟无欺了,收获了一个确定性,很肯定知道自己今年要交多少。
“早知道如今的中原有租庸调输法了,我们这些偏远之人造个什么劲反呢!大汉朝越到末期越是边远之地造反越多,不就是扛不住运到中央的运费么!”
透过窦武陈蕃的族人把这个政策一宣传,才算是从根子上把“离雒阳越远的地区越该不服汉朝统治”这个问题解决了。
……
解决伪都林邑周边的统治问题、把日南郡恢复后,最后剩下的麻烦,只是士燮当年仅剩的弟弟士?献给林邑国的九真郡;外加小半年前刚刚被林邑国大将范熊攻击的交趾郡。
不过,连林邑国的根子都被拔了,这些新沦陷的地区普遍还有点人心向汉,要收复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赵云经过第二次整顿,拖到正月里才再次靠太史慈的转运,海路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北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