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18章 神剧轻松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几年

第718章 神剧轻松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几年(3 / 7)

状态,或者是袁绍、孙策手下那些旧部队,有明显的不同了。

看上去部队行进非常整齐,也能做到队列机动基本令行禁止。哪怕有个别动作比较乱的,至少在听命令方面都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军军容看起来就很整肃,气派气场就不一样,不是旧军队可比的。

李素来之前,也听诸葛亮和黄月英汇报过,知道这里面跟去年冬天之前,黄月英就落实发明的“缝纫机”有关。

李素去年就一直在督促这项制衣技术领域的革新。前几年这活儿不重要,主要是因为纺织品本来就没有过剩。

前几年,一套衣服的全产业链做下来,纺纱缫丝和织布环节的劳动强度比最后的裁缝要费力得多。

假设一套衣服从棉花或者蚕丝变成成品,前面面料制造要花上一个女工五十个时辰生产,最后裁缝全算上也就女工十几个时辰的劳动量。所以主要矛盾在前面,裁缝慢一点,不标准化,问题也不大。

不过,随着丝织品产业大量用上新式织锦机,尤其连带着最近三年,连棉布都开始用新式宽幅织机、水力纺纱。刘备辖区内凡是甬道新技术的地区,纺织业生产效率是普遍提高了两到三倍的。

这种情况下,或许一套衣服所需面料的劳动时间,也从五十个时辰降低到二十个时辰,而裁缝制作再花上十三四个时辰,就显得比较费事儿了。

初期的缝纫机械并不很难发明,所以早在去年,李素灭孙权江东之地的过程中,黄月英已经把手摇式缝纫机造出来了,后来还试制了脚踏式的。只不过机器的测试、推广、量产都需要时间,所以才是去年冬天才大规模投入商用。

手摇式缝纫机并不难造,不涉及工业革命,关键是把带缝线的轮子每一圈挂钩缝针的那个机构做精密就好,大致说个思路,工匠们自己调节挂钩结构总能试出来的。

按说脚踏式缝纫机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