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军是我们的三倍以上”,以至于大统领都怒了,在记者招待会上一本正经地说“看来南军有400万人!因为联邦军队就有120万了!”
张辽的虚报本无可厚非,但却给了急于超预期立功以证明自己的麹义,形成了新的误导。
麹义当时就心中飞速盘算:“直接奔袭支援张辽,直线行军距离接近四十里,虽然两个时辰之内定能赶到。
但张辽把情况说得那么危急,或许两个时辰后,他自己觉得力不能支,已经选择断尾求生、留下一部断后,主力北撤了。若是如此,我去了也有被关羽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且,我要救张辽,不可能真的走直线行军——那样的话,得在靠近张辽营地的位置,才西渡丹水,如果关羽就在左近,还会被半渡而击。
所以,无论如何我军救援张辽都得走个折线行军路线,先多往西偏一些、提前渡过丹水,然后再往正北沿着丹水西岸攻击关羽、救援张辽。
既如此,也不在乎再稍微多走五六里路了——咱直接先往正西,直插野王城和关羽在丹、沁二水夹角处的大营之间。然后择机攻打一处空虚所在。
张辽说关羽攻打他的部队的规模,几乎相当于关羽倾巢出动了。那么,关羽防守兵力必然不足。野王有城池庇护,两个时辰或许攻不下来,可那处夹河口扼守咽喉的营寨,却有可能拿下。
只要攻破关羽出击的本寨,也能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而且还能尽量保存我军嫡系部队有生力量、让死磕伤亡的硬仗丢给张辽去打,对关羽的打击也会更大。到时候在大将军面前论功过,我方的功劳也更大,就不怕有人进谗言挑唆猜忌了。”
基于如此想法,急于立个大功证明自己清白可靠的麹义,果断选择了围魏救赵。
他带了一万多人,选择了这条折线行军路线,先往正西,再往正北。这看起来比直接救援张辽远了大约十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