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基于这一先知先觉,才把忠心更可疑的弟弟蒯越调走,留下蒯良。
可如今看来,哪怕只是一言一行、见微知著,也能看出蒯良对刘表刘琦同样不是绝对死忠,否则不会那么不谨慎。
难道这兄弟俩都是不忠之人?
李素怀着心事骑在马上缓缓绕行,他位高权重旁边人见他沉思也丝毫不敢打扰,反而觉得有些不安,一个个都在那儿迪化脑补。
李素观察了蒯良一会儿,忽然心中一动,想起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是因为时间和年龄的问题?历史上曹操南下荆州,比现在要再晚十年,这蒯良如今已经年近五旬,会不会是十年之后已经老得没了野心?
而他弟弟蒯越比他年轻十几岁,跟蔡瑁年龄相仿,所以历史上曹操南下时俩人都是四十出头,还想卖主求荣换一份事业?幸亏咱没信易中天对刘表的吹捧,说刘表控制地方多么的有手腕,如今看来,也不过是拉一派打一派而已。”
李素心中这么想着,对于荆州之前内部形势的理解,也更深了一筹。
后世大部分对刘表的认知停留在易中天讲解层面的看官,都会被刘表“杀总贼、灭张羡”的巧妙手腕所折服,觉得刘表单骑入州,做下那么大事。
但现在看来,刘表不过是靠其中一派灭了另外一派,而被他倚仗的派系也因此变得更强大了,完全尾大不掉。
历史上,刘表是陷入了对蒯家和蔡家的极度依赖,成了他们利益的代言人。说白了,就是世家大族团灭了豪强,但世家大族本身变得更强了。“宗贼”就是豪强就是“土豪”,蒯良蔡瑁就是世家大族就是“劣绅”。
这一世也不过稍微好一些,因为张羡当年是关羽在宜都领兵的时候灭的,还杀了苏代、贝羽。然后以刘表承认宜都、武陵归属刘备阵营,换来关羽把剿灭三大总贼军阀的战俘交给刘表扩军,才有了后来刘表的发展,也避免了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