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还不错,尤其是城内原本投降被俘的河东军士兵也渐渐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让张辽不得不考虑后路。
闻喜的重新光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管是否能等到马超来给最后一击,都无伤大雅了。
……
在跟徐晃等人分析河东战局时,诸葛亮还有最后一点考虑没对他们说。主要是诸葛亮觉得,那些政治上的考量,没必要跟纯军事将领分析。
诸葛亮意识到,如果李素对袁绍的个性分析没问题,眼下这个东西二帝即将称帝的节骨眼上,袁绍既然知道自己没有把握短时间内再扩大战果,就肯定会趁着自己领土面积最大、短时间内胜仗打得最多的时候,让刘和正式称帝。
因为要是将来再被刘备阵营反推回来一些地盘,袁绍再拥立刘和称帝,不成了“趁败称帝”了么?
就好像历史上刘裕北伐光复两京后,急吼吼就回去取代东晋,但刘裕刚称帝,他收复的长安就重新丢了,又被北朝占领。
诸葛亮虽然不可能知道后世已经不会发生的史料,但道理是相通的,任何军阀要称帝,都要趁军事威望上升期的风口把事儿办了。
所以,袁绍现在就更不会分心让嫡系部队增援张辽了,就好像刘裕忙着称帝的时候连长安雒阳的守军都没工夫增援。
一切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张辽虽然为了转运后撤物资,死守了闻喜好几天,但也不过是堪堪拖到了六月初一。
而就在六月初一这天,在河北邺城,袁绍在邺城行宫为燕王刘和举办了登基大典,国号当然还是汉,也依然以雒阳为国都,以邺城为战时的行在所。
这样的设计,也是考虑到雒阳过于靠近东西对抗的前线,不如邺城安全。而且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便于更好的傀儡。
很显然,袁绍为刘和挑的登基日期,比刘备计划的登基日期,早了刚好一个月——谁让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