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那几十万目前还敌视大汉的河套匈奴牧民的号召力。
而草原上的胡人是打不完的,夏有荤粥(xun-yu,也写作“獯鬻”),商有鬼方,周有猃狁(xian-yun),秦有匈奴,如今还有鲜卑。但凡匈奴、乌桓内附汉化,转为耕作之民,空出来的草原就会有新的野人去放牧。
所以,控制住熟胡的势力,也守住朝廷的威信,在不失外交威信信用的框架内,尽量让熟胡心服口服地去打击生胡,才是大汉的长治久安之法。
用李师的节奏,呼厨泉拿回一个北地咱就拿走半个当银川郡,他拿回第二个郡我们就让他心甘情愿吐出来一整个郡。他拿回来四个后再吐出来两个。不管呼厨泉扩张到多少,都白分给我们一半,他还继续扮演恶人降服伪匈奴屠戮鲜卑,这才是最好的。”
这,就是诸葛亮这次出使,对他个人成长的最大收获。之前那些建功立业,只是对朝廷对汉中王有价值,但实际上对诸葛亮本人来说太轻松了,类似于打游戏杀了个灰名怪,没有经验值。
而他刚才总结的这些,虽然没有功劳、不算任务成就,但却是他自己最大的一块“练级经验”,也帮助诸葛亮建立起了更稳健的胡汉观和民族融合观,知道将来要怎么个基调驾驭胡虏。
当然了,“民族融合”这个词后世很多看官印象不好,主要是被玩臭了。在李素和诸葛亮这边,融合肯定是蛮夷仰慕汉化的利益,主动汉化、见面送一半,没有别的潜在意思和存在形态。
……
诸葛亮功劳与经验都满载而归地回到了银川城,把好消息带给李素和马超。
李素自然是盛大给他接风,所谓践行的饺子迎风面,拿盐池手抓滩羊和蒜叶萝卜拉面招待诸葛亮,还稍稍请他喝了几杯低度的庆功酒。考虑到诸葛亮的年纪,绝对不能多饮。
接风之后,李素还把河套这边的后续战略计划,写信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