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补油,现在稍微下水不久、上岸后想继续当车开,就要补机油。
诸葛亮也有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没能全部解决。比如机油损耗快的问题,他至今还没解决。
轮子容易磕破的问题,他倒是想了个“上岸后当车开的时候,就给轮胎外面套稻草或麦秸秆编的软性外胎,分散压强,还能减震”这个办法来解决。
但大批量编造结实的草编和麦编也不是那么容易快速搞的,何况这是消耗品。为了在黄月英面前装逼,诸葛亮只好再发明一些新东西解决新问题。
比如他就从脚踏式织布机的原理上,鼓捣出了“稻草编织机”,可以快速廉价地把稻草和麦秸秆编制成外胎,磨损了就换。同时这个机器鼓捣出来之后,发现还能用来编草席和草鞋,也比纯手工编织快了至少五倍——
说句题外话,从兰州出发前十天左右,当李素第一眼看到诸葛亮的编草机时,简直要直接惊呼好家伙。
你这玩意儿要是早二三十年出现,怕是历史都要被改写,刘备小时候想织席贩履都得被“编草业工业革命”整失业有没有!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机缘巧合导致的刘备的悲哀:他连织席贩履都不如诸葛亮专业了。
而诸葛亮这还不算完,因为当时李素告诉他:银川郡地区是半农半牧的,稻草和麦秸秆这些农作物茎秆也不能浪费,还是要拿来喂羊饲养牲口的。
原先哪怕是没有切碎的整根稻草和麦秸秆,羊吃起来消化效率已经很低了,进食也不顺畅。你现在直接编成了车轮外胎,哪怕将来碾破了没法回收利用了,把废车胎拿去喂羊,羊也吃不了编制得这么复杂的一大坨啊!这不浪费牧草资源么!
诸葛亮不想在妹子面前丢脸,当时听了李素指出的问题,就一咬牙又拉着黄月英闭关了一周,然后李素再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就发现诸葛亮又鼓捣出了个新的配套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