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您心中此刻是不是这般彻底诚服?”
袁绍微微一惊,有一种被看穿了心事的不爽,但随即想到没有外人,不会丢脸,也就罢了。
李素给刘协出的主意,其实就是弄一套类似于西方《大宪章》的君臣约定,刘协对袁绍的许诺不能以单独的许诺体现,得是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总原则,为天下所有诸侯拥戴,这样毁诺一方的代价和失信足够大,互信的保障才彻底。
所以,才必须体现为“凡是王允时期的都是皇帝真实意思表示,凡是李傕时期的都是乱命”这样的一贯划线。
袁绍缓了一会儿后,狐疑地问:“既是右将军教导陛下,右将军又为何要帮助袁某、改善袁某与陛下的互信?”
虽然语气还有些狐疑,但袁绍居然不知不觉用了“袁某”这个自称,显然是对李素的这个布局示好还挺感激的。
毕竟袁绍心中一直担心皇帝清算他曾试图拥立刘虞的黑历史,这是他对朝廷中枢最大的一块心病。
杨修这次没有卖关子,爽快地揭开了谜底:“因为明公在对待陛下的问题上,与汉中王利益应该是潜在一致的——汉中王与故燕王,都是王允当权那两个月的受益者,陛下在那段时间里只追认了两个地方诸侯的既得利益,分别是汉中王与燕王。
所以,右将军名为帮助陛下笼络明公、如此划线巩固明公的利益,消弭明公的担心,实则也是在固化确定汉中王的既得利益。
同理,令弟袁公路,则是从反面受益于这条划线——他在李傕当权时期,多次驳斥李傕的乱命,以诛杀附逆党羽为名,扩大地盘,如杀扬州刺史陈温。而且令弟似乎在天子陷于贼手的那些年里,曾有一些不臣之言,陛下也以当时处于蒙尘之态这条划线、隐忍无视了。所以,令弟对于‘当今天子长久存在下去’的态度,应该是与明公同进退的。”
最后半句话,杨修实在没法说出口,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