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去了楼兰,中间上哪交接去?
“这种模式是可以借鉴的,但具体该怎么操作,还得商部那边再去研究,不过相比较于这种模式,另一种模式肯定更加适合你们这种长途的。”礼部的官员连忙接过话。
玩的就是礼仪这一套,哪能看不出陆贾也不知道这个问题该咋回答呢?
况且自己也没跟他说过这方面的事情,那么,当然是适当的接过话题喽。
“什么模式?”楼兰使者来了兴趣。
“在洛阳设置一个点,负责联络楼兰,楼兰那边需要什么货物,可以派人来通知你们,然后你们负责在这里进行采购,而欠款则可以从楼兰的钱庄存入,然后在洛阳,或者产地取出。”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免去了大量人员的来回奔跑,每次只需要几个用于传信的人往来就行了,若是不急,甚至可以将消息委托给运输队带回。”
“不过由于楼兰的距离,不论是运输还是寄钱,价格肯定会很高的。”礼部官员不慌不忙的说道。
这种模式其实已经实现了,有几个大户已经派家里的人在这边购置了院子。
每次需要采购的时候,同时家中负责寄钱,就让人来通知,送寄单,拿到寄单之后,这边开始直接根据要求进行下单。
怎么说呢,虽然整体经济形势还没有到最好的时候。
但是现在有能力大批量制造的作坊还是有限的,他们的生意都很好。
这些常驻在这里的人,也负责了打关系,希望能够尽快拿到货的作用。
虽然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些腐败,但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能严令禁止,明察暗访了。
其实这一套就是计划时代的那一套东西,商品不愁卖,都是计划内的商品,我能造出来就能卖掉,你想要的话,没有计划是不行的。
但是这年头没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