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对于那些出生较晚的学生来说,这是相对不公平的。
大一些倒是无所谓? 可五岁可六岁,差别还是有的。
不过好在有三次机会? 加上每次考试的时间又是定在秋末,而在考试前? 县学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辅导? 然后择优录取。
这一个月也不是白辅导的? 一人需要交纳一钱的辅导费用。
至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学到啥,学没学到不重要,反正考试又不会超纲。
教了啥就考啥,看的是你记住了多少。
在这个制度模式下,年纪小的基本就是陪太子读书的那种,提前走个过场,熟悉一下流程,为来年做准备。
不过现在大家都在观望,虽然有兴趣的人很多,但现在谁也没有见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望度。
咋说呢!
现实要比想象的更残酷。
想象中百姓应该是欢天喜地的样子,一个个急躁躁的想要将孩子送去县学。
然而现实是,若是不能确定将来真的能通过这条渠道成为官员,那我每年投入那么多送他去读书干个球啊?
在家种地他不香嘛?
所以,大佬们自然知道这是将来的趋势,挡不住的那种。
但民间普遍都在观望,想看一看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行的通。
在这个局面下,吏部那边也是加班加点的用了五天的时间,对一百多位考生的试卷进行了不下于五遍的交叉审核,最终又请了三省的长官前来阅卷,共同商议,这才赶在这次内阁会议之前拿出了最终的结果。
“科举的成绩如何?”王不饿也知道今天会出最终的成绩,而关于这件事情,他也没让人去打听。
看着王不饿,曹参的脸上充满了纠结。
早就劝了,可就是不听,现在可咋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