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从容器顶端的一个开口置入容器最中间那一层,随后再将改造目标的生物组织从另一端的开口投入最外侧一层。
紧接着,将这个容器置入恒温水浴锅,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再降温到70度,以支撑外层预设的有机物进行链式反应,扩增改造目标的遗传物质。
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第一、二层的容器壁就会自动破碎,随后第一完成扩增的遗传物质片段,会与第二层的特殊酶与病毒接触。破碎的容器壁拥有极好的隔热性,在它破碎之前,第二层会一直保持近乎零度的温度。而第一层的高温液体与第二层的零度液体相遇之后形成的温度,会重新激活病毒与酶的活性。
随后第一层扩增的遗传信息片段,就会被置入病毒之中。
接着第二、三层的隔离臂也会破碎。第三层的药剂包括了营养剂与激素。它们会在病毒进入之前,将浸泡在其中的脊索活性激发出来。
说实话,向山第一次知道这种事的时候,其实还是蛮懵逼的。
虽然,“用酶将基因片段转入病毒”的技术诞生于1969年,而“扩增基因片段的聚合酶链式反应”诞生自1983年,且这些玩意都被生物系的朋友们自嘲为“随便在路上抓个人就能做”的东西。
但是,在向山的时代,也没有傻瓜式到这种程度。
更别说这还涉及了“将一个个体的遗传物质替换为另一个个体的遗传物质”这种操作……
怎么说呢,“将特定的基因片段转入有基因缺陷的人体内以治疗遗传病”是1998年就做得到的事情,但这种技术绝对不可能改变你生物学上的父母,更别说摆平排异反应。
在向山还记得的年代,摆平排异反应得靠抗免疫药。
和绿林其他那些向山依稀认得出的技术相比,这容器内的药剂,实在是太科幻了,完全不像是一个画风。
小毒虫和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