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在效仿,刘表也在效仿,袁绍死前也在效仿,而且已经很多年了,如今三学纪要一出,这诸侯与士族之间的关系恐怕要发生微妙的变化。
“大将军亦是名门出身,这些道理姑且不论,但以大将军之才智,当知这三学纪要一事,动摇的是我等根本。”钟繇看着陈默,没有跟陈默长篇大论,只是直指问题根源,他知道讲道理,陈默虽然不似祢衡那般锋芒毕露,但绝对能把话题带偏,若论辩才,陈默可不在祢衡之下,没见祢衡那么高傲一个人,现在对陈默却是服服帖帖么。
有一点,陈默是没办法回避的,陈默本身是士族出身,能有今日之成就,其中士族身份起了很大作用,包括陈默身边能够聚集这么多人才,满宠、高顺、崔耿、石庚、鲍庚、钟云、余昇,不说后来,当初陈默建立自己的班底,这些人肯跟着陈默,固然有陈默本身的个人魅力在里面,但若他无出身,这些人又岂会轻易跟他?
哪怕后来,陈默声势大震,四方人才来投,但之所以投奔,也有陈默出身的缘故在里面,不信你看董卓,当时董卓权势滔天,势力可不比后来的陈默小,但又有几人愿意投他。
后来赵温、钟繇相继出手帮陈默,换董卓试试看这些人是否愿意出力。
陈默享受着士人身份给他带来的便捷,如今却要挖士人的跟脚,这有些说不过去。
杨彪也开口道:“如今大将军独揽关中大权,此举在关中自然是无人敢于悖逆,然将军可曾想过此举只会让天下士人离心,他日无论将军出兵冀州亦或是中原,将会遭到各地士族激烈抵抗,这失了天下人心,再想扫清寰宇可就难了。”
如今陈默所掌之地,军政财三权被陈默牢牢捏在手中,三学纪要在关中推广没人能拦,陈默现在手下并不缺人才,但天下不只是关中,如今三家争雄,而冀州出现变故,正是夺冀州的时机,如果陈默继续推行三学纪要的话,恐怕冀州士族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