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呦...!”李佑一个无语,这是干什么呀,吵的我耳朵疼。
不过,接下来,李恪,李佑,李愔三人就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什么比赛呀,就是现代大部分男人都喜欢的足球比赛。
唐朝的时候,也有类似的运动叫做蹴鞠,而且唐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充气球,里面充满的鸡毛。
蹴鞠运动也是唐代清明节的一种重要活动,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杜甫的诗中也说明了蹴鞠习俗的普遍。唐朝时称得上全民踢球。上自皇上、王公贵族,下到庶民百姓、走卒脚夫都爱玩蹴鞠。
不过,唐时的蹴鞠和李战的足球规则是大不相同的,首先,唐朝的蹴鞠一般是宫廷宴会时进行。
球门是一个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的东西。
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12或16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
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
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胜者有赏,负方受罚,队长要吃鞭子,脸上涂白粉。
相比之下,李战的足球规则就更加的简单直接,还有踢球的成本也是很低的,仅仅需要一颗充气的足球仅此而已。
更重要的是,李战的足球更加的好看,蹴鞠实在是太讲求技术了,一般人是踢不了的,那个高高在上的风流眼,没有经过训练,没有一定的天赋,根本就踢不进去。
可是李战的足球却不一样,谁都可以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