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唐第一长子 > 第四百零四章 百姓兴不苦

第四百零四章 百姓兴不苦(3 / 4)

在危机感方面,李世民一直在追求人才,希望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的稳定。

再次,李世民的执政作风,是诚实和坦诚对人。所以贞观之治时,魏征才能有什么说什么,如果换成其他皇帝,魏大人早就被拉下处死了。

而这带来的影响是,君臣之间的坦诚相待,皇帝没必要时刻来监督臣民,而臣子也不用什么都憋在心里,敢怒不敢言。这样一来,朝廷和睦,君臣互相信任,何必再贪污来作死呢?

最后呢,所谓的天下大同现象,可能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是最接近的了。那时候的百姓,很多都是夜不闭户的,因为当时社会秩序相当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贞观之治时的无贪污现象,是李世民这上梁正了,底下的人也就不敢歪了。

当君臣和百姓都和睦相处时,哪里还有必要去冒险贪污呢?当臣子都可以发挥作用时,谁还有心思去贪污呢?

李战是亲眼看着百姓领的粮食,五十斤糙米就是五十斤糙米,不会少一两,跟着这些百姓再到李泰和李恪那里各领十斤,也不会少一两,不但不会少,质量也不会有一点点的差。

因为这要是差了,李泰和李恪就等于找死,百姓不用去找,李世民会直接去找自己的两个皇子,不狠狠的打一顿两人,李世民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这就是上梁正,下梁就不会歪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贞观年间,官场之上,几乎没有腐败的原因。

..........................

李战是早上快10点的时候到的敦化坊,此时的敦化坊前,已经是排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很多的百姓都在等着领煤炭炉和蜂窝煤。

不过这个时候李承乾居然还没有到,要知道,李泰和李恪都早就已经到了自己的施米的地方了,李承乾居然还没有到。

李战脸色又一下垮了下去。

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