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那一次是由苏联国防部长提出,但被勃列日涅夫否决,勃列日涅夫认为就算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在怎么冲突,核打击都不能作为一个选择。
苏联判断和中国无法改善关系,是七十年代的事,关键事件有两个,智利阿连德被击杀,苏联盟友全部和智利断交,唯一没表态的是中国。
这件事过后,苏联认为中国已经完全和美国站在一起,至于后来的和越南的战争,则被苏联认为中国已经成了敌人。
更早中国面临核威胁,则是两次都来自美国,一次是朝鲜战争,是麦克阿瑟提出,杜鲁门总统否决,性质和勃列日涅夫否决国防部提议差不多。
剩下一次就是肯尼迪执政的时候了,刚开始肯尼迪需求苏联的支持,寻求同莫斯科联手。
以外交和军事压力迫使中国放弃核实验,甚至可以的话,两方各派一架飞机携带核弹,直接摧毁核试验场。
令肯尼迪乐观的是,虽然正处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但此时中苏交恶,苏联已经中断对中国核计划的援助,而且苏联对美国提出的《防止核扩散条约》反应十分积极,美国对与苏联就通过外交甚至军事手段中止中国核试验充满信心。
然后事与愿违,美苏对待全球核扩散条约的基础范围有不同意见。主因是苏联反对欧洲有核化,认为应该将就欧洲与中国的核问题达成共同的协议,即欧洲和中国都应禁止核试验,防止核扩散,苏联才愿意与美国共同推动中止中国的核计划。
肯尼迪这一次的核威胁,和勃列日涅夫以及杜鲁门两人的反应都不同,不管是勃列日涅夫还是杜鲁门都马上否决了军事行动的提议,肯尼迪却很认真的讨论了很长时间。
脑子里面回想了肯尼迪执政短短三年时间,就施压英国签署拿骚协议,和苏联因为古巴差点爆发核战争,那么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可信度就很高了,别人可能不会这么做,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