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
临走之前,还不忘记对安全情报委员会的探员再次重复一遍盯紧林连玉。艾伦威尔逊才放心的上路,展开这一次的英日亲善之旅。
乖乖的把伤残战俘接走一切好说,不然就让荷兰和澳大利亚手中的战俘不但要扣下,还要让日本人享受一下自由世界之敌的舆论待遇。
这也不容易,日本战后有一个专用名词来形容这些日本帝国军人带来的社会问题,叫傷痍軍人。战时,战争负伤军人称之为“名誉负伤”。负伤退役后,回到故乡,当地社会对负伤军人的照顾和援助,往往由民间自发进行。
但是随着战争战败,对战争的狂热急速冷却。相反,对战争的反思,对军政府的谴责,和对普通人苦难的曝光的文章迅速井喷。
在这种社会舆论大环境下,对日本负伤旧军人的社会援助和支援迅速冷却。
日军的残疾的负伤军人,很多人在战前其实都只是社会的劳力阶层。在退役后很难找到正规稳定的工作。
他们终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坠落到社会的最底层。成为缺医少药,营养不良的贫困层。
甚至成为了犯罪者,从事黑市小生意,有些人加入了黑社会。过上了非常不稳定,危险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这些军人回去之后,不但得不到厚待,而且成为社会边缘人几乎是注定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已经无法做劳动力的士兵才必须要遣返。如果是苏联手中的战俘,没准还要再教育一番什么的。
不过艾伦威尔逊不是苏联人,他也不准备承担苏联的义务,目的非常的单纯,让现在的日本政府赶紧把烂摊子接手。至于这些遣返的战俘会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就算是,那也是日本的社会问题。
艾伦威尔逊还带了几个负责后勤的战俘充当翻译,和陆军马鹿相比,这些现在负责皇家海军舰队后勤的战俘应该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