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为什么要单独立个律来确定自己的地位,百姓的权力和义务?不过,看到韩非如此的激动,他也就没有往他头上泼冷水,只是点着头,沉吟着。
“这很好...文信侯年纪大了,寡人非常的担心他,故而在想,您是否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来成为秦国的国相呢?”,嬴政问道,嬴政对韩非还是非常喜爱的,两人在大一统等方面的看法一模一样,嬴政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受到同一个人教育的原因,实际上,哪怕在不曾改动的历史线上,两人在治国,统一方面的看法,也是如出一辙。
除却赵括,韩非大概是最懂嬴政的人,他知道嬴政想要做什么,他知道嬴政该怎么做...所以嬴政在想到换个国相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韩非,韩非在秦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跟赵括不同的地方,是在他在律法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官吏,他的弟子分布在秦国各地。
这足以让任何君王感到忌惮,此刻的韩非,颇有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感觉。
当然,比起赵括还是要差上一些。赵括的弟子数量或许没有韩非多,可是在质量上,双方都不在一个档次了。唯一能与赵括拼弟子质量的,大概就是已经过世的荀子。
韩非思索了片刻,他说道:“不是我不愿意来担任国相...只是,我知道一个比我更加适合担任国相的人选。”,嬴政一愣,问道:“您说的是...”
“李斯。”
嬴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在不曾变动的历史线里,李斯在吕不韦麾下当门客,他在察觉到危险之后又离开了吕不韦,趁着自己见到秦王的时候,急忙说出了大一统的想法,因此而得到秦王的任用,秦王用他的计划来离间,分化各国,他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
在后来郑国修建水渠,秦王认为客卿不能信任,故而想要驱赶客卿,李斯靠着一篇精美的《谏逐客书》,使得嬴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