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不卖三百两,我还不亏本啊?”
王渊笑道:“你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总不可能只做一盏灯吧?其实本钱也没那么贵。”
老板被当场戳穿,立即嫌弃道:“不买就别挡我做生意。”
旁边有人认出王渊,提醒老板说:“这可是翰林院的王二郎,你说话注意点,不然把你的摊子掀了!”
老板愣了愣,随即摆出笑脸,取出两盏小灯递过来:“原来是王二郎,这两盏灯,免费送给二位。”
“多少钱?”王渊道,“我向来不收人财货。”
老板也不方便说出成本价,只笑道:“您看着给就成。”
王渊顺手扔出一块碎银子,大概能值百来钱吧。
老板笑着把两盏小灯递过去,王渊拿了灯却不走,而是凑近了看那盏价值三百两的大灯。
“这是什么?”王渊盯着一颗珠子问。
老板解释道:“这叫烧珠,也叫琉璃珠。要不说这盏灯值三百两呢,用料考究得很,除了烧珠,还有丝、纱、明角,都是值钱的好料!”
明代的烧珠,其实就是低温玻璃珠,在宋代被称为“五色烧珠”或“硝子珠”。
王渊若有所思。
烧玻璃好像用的是石英矿吧,可惜不知道烧制流程,只能询问明代的烧珠工匠,自己再慢慢摸索加以改进。
如果整出玻璃,那就先制作眼镜、玻璃杯之类的卖钱,顺便做望远镜让皇帝看看月亮,绝对把朱厚照这逗比搞得睡不着觉。
突然,观灯百姓们纷纷闪避,却是有人乘轿驾车过来,而且直奔王渊面前的那盏大灯。
“多少钱?”一个穿着丝绸的奴仆问。
老板坐地起价:“五百两。”
“把灯抬走!”那奴仆直接朝后面招手,又有两个奴仆抬来箱子,箱中放着的全是银子。
王渊眯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