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室三兴,太多的敌国显贵要沦落,子孙要戴着‘贰臣之后’的帽子,很可能永世难以翻身。
魏可以亡、吴可以亡,可大汉也要亡。
大汉继续存在,会让太多太多的人不自在,不舒服,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延续、发展,摧毁大汉就成了他们一致的目标。
大汉三兴,就如煌煌明日,会让一切丑陋无从隐藏。
唯有让这太阳熄灭,换一个新太阳,新环境,大家才能以新的身份,新的面目重新生活。
这才是汉与世家、豪强的根本矛盾,几乎无解。
赵云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复,再把田信放出去,已不是考验田信本人,也不是考验各军将领、吏士的忠诚,而是给了敌国机会。
那些人组成了敌国,打不过田信,敌国分解,那些人围绕着田信重组……这种状态下,汉与田信,绝难共存。
北伐时,田信向东搅乱关东开辟第二战场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心迹。
军队吏士就简单了,皇帝距离他们太远;鹰山决战时,田信单骑出阵,绕魏军战线一圈,吸引魏军蓄势待发的弓弩发射,仅仅这一个举动,就值得北府吏士至死追随。
吏士参战,绝不是为了什么大义,只是想发点财、升个官,也顺便吃饱喝足,最好把命保住。
不仅北府、左军吏士倾心,北伐参战的各军都产生了程度不一的追随心意。
撤军归来,刘备把中军、后军带回益州,就是为了隔绝接触,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这虽有一定意义,可贺齐、丁奉已经动摇,属于随时可以接受的力量。
吴国的将领是何等的逍遥、畅快,依旧顶不住压力,要向汉军归附……这是因为害怕汉军,还是害怕田信?
关平拒绝、拖延贺齐、丁奉的归附,其中乱七八糟原因太多了,关平没顶住压力,运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