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三国骑砍 > 第91章 易

第91章 易(2 / 4)

他流放交州时所生,故多年幼。也因为这样,虞翻才能带着家室就近避入汉津。

他一家是逃过一劫,虞氏宗族有才干、有名望的却逃不出几个。

田信估算迁来的江东难民人口成分后,对廖化说:“君侯迁诸人来麦城,就该尊奉麦城户律,可编立一社,按户、口授田。若有才干出仕,则依吏籍处置。”

廖化微微颔首认同模样,另说:“我带来十匹练素,有劳孝先润笔。待我从益州回来,再登门道谢。”

用材质最好的素绢作为文字载体,宁愿十匹换一匹成品,可见廖化重视态度。

这也不算行贿,文化人之间的事情,算哪门子贿赂?

这终究是有‘版权’概念的时代,谁都知道以田信的年龄不可能编写出《千字文》,肯定是授业的博士所编。

可版权就在田信手里,你可以拿誊抄本学习,也可以在家里教授子侄,可你不能堂然皇之的讲学。

田信誊抄的每一卷《千字文》,都是一种许可,允许对方作为讲学的教材。

这是通行各方的规矩,关中、河北、中原、江东、巴蜀的世家、名士想要拿《千字文》做讲学教材,也要和田信进行交还。

有一种交叉持有对方核心技术专利的意思,这才是世家维护根基、互利互存的手段所在。

轰轰烈烈的古文经、今文经两大集团竞争,就如争夺5g通行标准一样,是两个技术专利壁垒集团发生的碰撞。

如田信之前在军中教授文字进行启蒙,并未涉及各家的专利,没有触碰到那条线。

再比如虞翻,家中五世研究《易》,祖上五代人在外为官时跟研究《易》的各家交流学习。

传到虞翻手里时,《易》相关的注解版本几乎都在他手里。正因这些全面、详细的资料,虞翻才敢理直气壮指责荀爽的学术错误,连大儒郑玄都敢批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