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这可比当年兵临赤壁的曹孟德还狂了!”
“哼!我看他是骄兵必败,快要步曹孟德的后尘了!”边上又有个东南名儒哼哼起来了,耿南仲扭头一看,原来是吕好问的儿子吕本中。
吕好问同样是受了赵桓大恩的人物,吕本中也早早的中了进士,曾经官拜中书舍人,是赵桓的亲信近臣。
不过他这话说得还是有点儿过头了,大堂之中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所有人都望着这位东莱先生.......毕竟曲阜已经是赵楷的天下了!
隔墙有耳啊!
气氛一时之间有点紧张,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才听见延平先生李侗缓缓道:“天大地大,道理最大......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道理在谁一边啊!”
吕本中冷冷道:“千年无解的难题,还能靠一个儒门大会解了?反正我是不信的!”
......
同一时间,在衍圣公府之内,还是一身布衣角巾的大宋官家赵楷,正兴奋的在自己的临时御书房中走来走去。
他跟前还坐着陈东、虞允文、胡寅、萧不言、胡宪、刘子翚等几个名儒。
让赵楷感到兴奋的原因当然是第一次儒门大会的第一天,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他之前提出的“三问”中的“两问”已经摸着点门路了。
早期的儒家,其实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群学者、教育家和政治家的结合体。他们一边琢磨大道、小道,一边找机会出仕做官,同时还办学授徒,传播自己的理念。
基本上就是三管齐下,一点一点的把儒家的江山给打出来了。
看着好像和当今的儒家也没多大不同,但是春秋战国之儒的活力远远超过当今之儒,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在诸子百家之中脱颖而出。
而让春秋战国之儒充满活力的原因,似乎就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