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用玻璃,其实主要是因为用玻璃成本最便宜罢了。
镜子成像的原理很简单,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折射光线,利用的是光线的反射原理成像。
而玻璃本身并不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玻璃只有透光性。
所以决定镜子是否清晰、能否成像,与用不用玻璃并没有关系。
使用玻璃,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玻璃的平整度,容易镀膜形成镜面,三是因为玻璃本身能够保护镜面。
后世一般的镜子,是在玻璃的反面增加一层反射光线的镀膜。其实我们看到的镜面,是那层镀膜反射的光线,而非玻璃本身。
所以,同样的原理,李忘忧只需要将镀膜,镀在铜镜上,也是一样的效果。
早期的镜子,就是在玻璃上覆上一层锡箔,然后倒上水银。水银会溶解锡箔,形成锡汞齐。而锡汞齐便会附着在玻璃上,形成镜面。最后再镜子背后,刷上一层红漆保护镜面就行了。
李忘忧小时候,家里的镜子背面都有红漆,就是这个方法制作的。
而他献给李二的这面铜镜,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他没有用锡箔,而是用了银。
水银溶解了银,形成了银汞齐,在将银汞齐镀在平整的铜镜表面,便形成了亮闪闪的银色镜面。
之所以用银,当然是因为银汞齐更亮,反射率更好。而后世用锡的原因,那就更简单了,便宜……
若是用银来造镜子,恐怕能用得起的人就不多了。
但李忘忧又不缺钱,自然是怎么好怎么来,铸造了那么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献给李二。
当然,这办法也不是李忘忧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华夏老祖宗们的智慧。
明代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便已经记载了以此方法制作镜子,“水银能消化金银成泥,似镀物也。”,其效果与后世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