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通鉴外纪》记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可见彩礼这个东西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
在那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婚礼的制度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步步改进,逐渐增加内容。
到了周代就更了不得了,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孔夫子不就是天天的想着恢复到周朝去,就是因为礼仪的完善程度,虽然都是贵族和国人才有资格讲究礼仪,但是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
六礼婚也是从周朝开始就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虽然也会因为流行元素和地方改进,但是三书六礼还是十分重要的。
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其中: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周礼也规定女方到男方家居住。
完成六礼之后,就是最重要的拜堂成亲了,也就是“婚礼”!一开始“婚礼”其实是“昏礼”,也就是黄昏之时拜堂成亲的礼节。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
而且在早期的理论之中阴阳五行、神道设教的观念里,女子属阴,黄昏是“阳往而阴来”,婚礼的一切都合着迎阴气入家的含义。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五礼,就是中国古代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