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年纪还算是年轻的。
明朝虽然倚重太监,但是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太监都能上位,想要上位规矩也不少。
尤其是太监之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更是不一般,想要进司礼监难度大了去了,而进了司礼监之中,也是可以说是太监的荣耀了。
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毫无疑问,作为十二监之首,司礼监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以及幼冲等原因,皇帝经常让司礼监代帝批红。这样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甚至有些人也称呼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为内相,内阁首辅为外相,可见其地位不一般。
当然,司礼监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地位这么高的,最早的太祖朱元璋时期,司礼监更像是杂事集中处理的地方,即便是永乐年间,也只是一般化,要知道,东厂可就是永乐年间成立的,说明当时永乐皇帝还是挺信任宦官的,但是即便那样宦官也没有哪一个们有太高的地位。
不过在永乐、洪熙时期,皇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把一些可靠的宦官派到军事、政治等重要职位上去,宦官的权力因而大为扩张。各地监军,看矿太监都是那时候渐渐形成,还有南京苏杭一代的太监们。
但是这些掌管权力的宦官之中,许多人还都不是司礼监的。可以说在永乐、洪熙两朝,司礼监在宦官机构中仍属一般衙门,司礼监官员也不具有优越地位。各监的宦官凭借皇帝的宠眷,都有机会出任要职,掌握大权。想要更进一步就看那个太监本事大,会拍马屁,在皇帝心中地位高了。
等到到了宣宗朝,司礼监的地位开始出现了变化。变化的端倪,见于明宣宗宣德元年正式设立内书堂,并命翰林官专授小内使读书。这位宣宗皇帝也不是什么勤快人,似乎是发现了太监们的好处,开始下力气培养太监们,挑选聪明伶俐的小太监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