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特莱利提出五小战术的同时,老尼尔森也提出了他认为的未来篮球的发展趋势,也是无位置化。
只是老尼尔森的无位置化理论没有帕特莱利那么耸动和骇人听闻,所以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帕特莱利的无位置化说起来美好,但在nba没有可行性。
五个什么都能做的2米左右的球员?
五个麦迪吗?
一只球队能有五个麦迪?
整个联盟都找不到五个麦迪。
和帕特莱利的五小没有任何操作性相比,老尼尔森的无位置化五小战术相对来说可行性就大多了。
老尼尔森的无位置化,是位置模糊了,但分工并不模糊。
老尼尔森的五小战术是在运动能力出众,防守出色,在场上不知疲倦奔跑的基础上,有人负责组织,有人负责得分,有人又负责投篮等等。
老尼尔森的无位置化以防守为根基,同时在场上发挥小个阵容的速度和错位进攻优势。
这是老尼尔森对他跑轰体系防守不行的优化。
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操作上也是可行的。
只要找到这套体系中那个有着内线身高,可以防守,也可以组织还能防守,并且还能推快攻的战术核心,再围绕这个战术核心找来四个其他功能的球员,这套体系就能搭建成功。
作为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和帕特莱利那样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喜欢博眼球的嘴炮不一样。
老尼尔森是真的一直在准备在nba实验他这套离经叛道的战术体系。
那时候老尼尔森遇到克里斯韦伯后,觉得这是上帝在赐给他的礼物。
身高,速度,进攻,防守,组织,投篮,球商等等,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璞玉。
是他这套五小战术体系的完美核心。
所以,老尼尔森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