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
葛尤蔫笑两声,跟在座的点头示意。郑小龙、叶经、姜闻、赵宝钢、海晏等等,皆是一方大佬。
历史上汪朔从美国回来,冯裤子给扔了五万块钱,作为《甲方乙方》的版权费。汪朔又给扔出去了,一是不想掺和影视圈,二是看不惯这套生意做派。
后来俩人逐渐疏远,如今倒还好。
冯裤子一边给他倒酒,一边道:“朔爷远在美利坚,不了解国情,葛老师还真当得起一声艺术家。”
“不敢当,不知多少人批评我呢。”
葛尤忙摆手,上来就吐苦水:“最近老有记者采访,采访就问,你是今年不拍还是以后都不拍啊?你是不是想突破啊?
一些老师看着我也苦口婆心,哎呀你可不能再演贺岁片了!
连我爸都说,要慎重!
要搁以前吧,演贺岁片也没什么。冷不丁不演了,我真有点动摇。”
“动摇就对了!你现在功成名就,该拿的都拿了,总得追求点别的。”姜闻特支持。
“我倒不赞同。现在文艺界有毛病,演悲剧和正剧的才能叫艺术家;演喜剧的,最高评价也就是,表演生动自然。
特么的偏见!演喜剧怎么就不是艺术家了?怎么就不叫功力深厚了?
葛老师吃这碗饭的,天生为人民服务!”
冯裤子背靠大树,底气十足,义愤填膺。
“照你这么说,文艺界不该搞艺术,就得走群众路线?”郑小龙道。
“我是觉得吧,每个国家都得有这么两三位爷,再穷也得养着。
任务单纯,就一条,拍对本民族极具认知价值的史诗大片,不用考虑娱乐性,观众也是研究民族心灵史的少数群体,其他人爱看不看。
比如凯爷,天生住象牙塔里,出来就算沾了凡尘。”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