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话,众人齐齐向他望来。
胡公子连忙咳嗽两声,“我没有尾随跟踪,就是找人……咳,找人打听了下。”
“周笙,你怎么看。”陈公子朝一直沉默的周大才子问道。
“柳如烟一事……只不过是个由头。”周笙吐出一口气后才沉声道,“这事不能光盯着一名青楼女子,我们得从全局来看。”
“全局?什么意思?”
“据我了解,事务局招揽预备官员,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把读书人纳入其中的意思。”
厢房里顿时泛起了一阵骚动。
“这……不可能吧?”
“我也觉得匪夷所思,所以多问了几个人——也就是那些对乡试、会试没把握,打算先谋一份营生的同窗。”周笙有条不紊道,“但结果令人讶异,他们的底子明明比竞争者要好得多,但都被审核刷下来了。唯独一个选入培训班的,是城南霍家的小子,因为连续两次乡试未上榜,他索性没有提到这部分经历。”
“单独来看,或许还不会觉得有什么,毕竟这些人能力有限,考个乡试都得花上十来年时间,被筛掉也很正常。但若把事务局招取的人放在一起看,情况就很值得揣摩了。我猜测,只要提到自己有参加过科举的,都有可能通不过审核。”
大家仿佛在听一场天方夜谭。
下至县衙,上至六部,整个启国都是在读书人的支持下运作的。这并不奇怪,毕竟古人早就说过,书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相比那些灵智未开的愚民,他们都是从书中见过大世面的人,知晓天有多高,地有多广,能力与见识都远胜街头的贩夫走卒。正因为如此,国家才离不开他们。
但凡考个功名,走到哪不受礼遇?就算当不成官,那也是大户人家争先邀请的对象。不巴结也就罢了,居然还想把读书人排除在事务局之外?这已经连愚蠢都算不上了,简直是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