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赵佶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不过,好歹给呼延庆封了个北海郡王的封号。
郡王虽然比王又差了一级,但在大宋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因为整个北宋朝,非赵室子孙,就没有能封王的,所以,郡王,已经是非赵姓的能获得的最高的爵位了。
至于赵桓兄弟们是不是承认,不重要了,盖上赵佶的私印了,呼延庆就算是北海的郡王了,是这一片土地的主宰了,尽管这一片土地上,可能总共也不过一万来人。
至少,与他们相邻的,无论是高丽国,还是石见附近的张邦昌的大楚国,或者百济的什么国,都会承认北海国的合法地位的。
呼延庆这一段时间来,可也没有歇着,他是将滞留在黄文达处的俘虏们送到库岛上,听说杨司锋去了北边营救皇帝,他就带着船只过来了。至于其它的船只,则将继续前往大宋各地,运输他们需要的人员和物质。
正如杨司锋说的那样,就算赵佶不承认呼延家的合法地位,呼延庆也是打算在这里安家立业了,这个地方虽然寒冷了些,可是,好歹没有别人和他们争抢什么,也不需要看老赵家的脸色了。
两条船并在一块,并且用缆绳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杨司锋扶着赵佶,度到了呼延庆的船上,韩娟和韩珊美二人,则扶着赵佶的六个妃子,先后登上了船。
杨司锋瞧着赵佶对六个妃子都情意绵绵的样子,莫名的替赵佶有些心疼。他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照顾着六个妃子,而且,这些妃子们都是刚过二十的妙龄女子,老丈人真的是老当益壮啊,我杨司锋自愧不如了。
而原本搭载在木筏上的黄成等人,也先后爬到了船上来,虽然挤是挤了点,但总比坐着木筏好多了。
这么多人,又要跨越几百里的海面,也不可能坐着木筏就飘洋过海的,用杨司锋话说就是,这真的是拿着生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