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个字:“哦。”
赵宣开口,揭过了此事,示意殿试继续。
一直到酉时,第一轮殿试才结束。
而后赵宣挑出了十三个人,让他们来回答自己的问题,其余没有点到名字的人,也可以站出来补足。
十三个人里面,自然也有叶太了,他被问到的问题是:法重,还是人情重。
有两个案例。
第一个是,某人犯了大罪,天怒人怨,按照大梁律法,理应判监禁二十年,但是那个地区民怨沸腾,皆申请判他死罪。
这个时候,是应该尊重律法,还是顺应民心?
另一个案例,是某人犯下了绝户罪,屠人满门,结果那一家皆是最大恶疾,鱼肉乡亲之辈,刑法理应判死罪,但是万民请愿,要免他罪责。
此刻,又应该怎么判?
而叶太的回答是,前者可重判,加刑也好,直接死罪也好,皆看赵宣自己的治国方针。
后者,必须判处死罪,不得留情。
按照古人的思维,杀一人则偿命,杀满门,若还能网开一面免罪的话,这会动摇到大梁律法的威严性。
先不说那家被绝户的人里面,有没有罪不至死的小孩、仆人。
单论此事若放纵,往后势必会有很多所谓的英雄豪杰效仿,杀人于律法之外,美名其曰行侠仗义,届时法不法,国不国,势必引起更大的后续影响。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叶太的治国方针了,那就是乱世当重刑,听取民声可以,但只能用在加重刑罚上,而不是用在减轻刑罚上。
当然,某些极大影响的事件,足以让朝堂反思,酌情修改律法的不算,毕竟律法也是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完善的。
而后者,势必还不足以上升到修改律法的层次,仍在有法可依的范畴。
如今大梁国,虽然算得上国泰民安,但这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