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又如何?”褚遂良问道,可却发现君臣的神色有些异常。
贾平安认真的道:“关中土地以后可还够吗?”
众人默然。
人口膨胀带来的后果就是田地不足,加之权贵贪婪夺取,随后均田制瓦解。
“当授田不足时,府兵从何而来?”
均田制无法实行下去,府兵制就是一个笑话。
“当大唐兵锋远离长安,远离中原时,将士们如何轮换?最后只能沦为屯兵!”
“屯兵……陛下,那便是募兵的开端!”
这便是大唐府兵制的演变过程,最后府兵制完蛋,募兵制大行其道。
“到了那时,将领领军屯守一地,麾下将士远离中原,如何确保他们对大唐忠心耿耿?如何去获知当地的情况?商人!货物!”
安禄山要造反前,难道当地无人知晓?
知晓,也有人警告过朝中,可李隆基搂着杨贵妃在泡温泉,乐不思蜀,杨国忠压根就不是一个宰相的材料,对这些警告视而不见,最终轰隆一声,完蛋……
忽略了情报的获取和分析,这是安史之乱的起因。而府兵制的破坏,也是安禄山造反和大军能长驱直入的根源。
李治在脑海里推演了一下这个过程,不禁惊讶的道:“府兵为关键。若是府兵败坏,大唐也会败坏……”
这个问题很犀利,但属于长久谋划,不是此刻能解决的。
褚遂良见皇帝赞许贾平安,就忍不住反驳道:“大唐将士忠心耿耿!这是臆测!”
长孙无忌想捂额。
你这个是狡辩啊!
李治看着褚遂良,右拳紧握,真想扔个什么东西过去。他本想忍,可最后却忍不住开口,“此一时,彼一时,贾平安说了两处,一是因为关中土地不够,会导致府兵制败坏;二是大唐大军以后会远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