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唐扫把星 > 第468章 这一眼

第468章 这一眼(7 / 10)

说!”贾平安笑骂道:“那不是哄人,而是下面没几个读书人。”

包东挠挠头,“那弄了科举作甚?”

“留着希望。”贾平安缓缓而行,“先帝时诗赋只在上层流转,帝王和重臣们诗赋相和,下面的百姓看着这一幕敬若神明。学识也是在上层流转,下面的人想窥探,只会撞的头破血流。

而科举就是一根管子,一头连着下面的百姓,一头捅到了上层,下面的百姓可钻进这个管子里,一路钻到上面去。”

武阳伯真的是太天真!

雷洪扯着抚须,“武阳伯,我有好友在吏部,他说科举入仕的官员升职艰难,被那些权贵高官子弟看不起呢!”

这便是现状。

“会好的。”

李治对科举也是那个尿性,但好歹比先帝更重视了些。

直至武媚,科举才正儿八经的进入了正轨。

科举始于前隋,而真正的大兴则是在武媚时期。

不管是糊名还是制科,或是大力提拔科举入仕的官员,都和武媚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科举举子的地位,她甚至还弄出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还有武举,也是在她期间被弄了出来。

由此科举就成为了所有人的晋身之道。随着科举出仕官员的不断增多,以及这个群体的不断拔高,他们渐渐掌握了话语权。于是通过科举出仕的被视为真本事,而通过门荫为官的被视为无能之辈。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打通上下阶层流通的渠道,击破世家门阀和权贵官员们一心想固化阶级的美梦!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我们永远是高官权贵,下面的泥腿子子子孙孙永远都在地里为我们干活。

这便是阶级固化。

“定然会好的!”贾平安很坚定的道。

他想到的是后世的描述。

那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