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宋朝大官人 >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人人皆可为尧舜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人人皆可为尧舜(3 / 4)

不该去管一件事。换句话说,屁股决定脑袋。

但在这时,陈初六又问道:“若是权位、能力皆是不足,就应当主动去提高,那又该如何提高呢?本官的回答是,致良知。”

“良知者,人人皆有,仁义、孝悌、忠信,不教而知。什么又是致良知呢?致,推也,也是磨炼,见诸事实。将自觉之知推致知行合一,知善知恶,为善去恶。致良知,便是兼知兼行。良知生而有之,人人皆可为尧舜?孟子曰,然也!”

致良知乃是心学的主张,强调的就是人人皆可为尧舜。既然人人皆可为尧舜,那兴办义学、创办报刊,才能名正言顺。

既然良知是生而有之,这又维护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便是朝廷、仕人都不会反对,这是稍取了一点王阳明的精髓。

只是这一主张,底下的人却有些难以接受,既然人人皆可为尧舜,那当朝大臣与贩夫走卒,岂不是一样了?

便有人拱手道:“陈学士,下官不能苟同。百姓若没有贤愚之分,岂有上下贵贱之别?”

陈初六笑着反问道:“若天子拜阁下为相,世人当如何议论?”

那人一愕,随即摆手道:“陈学士不用笑话下官,下官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为官资历深浅,本事不足,若拜下官为相,必遭天下耻笑。”

陈初六点了点头:“此时拜阁下为相,会遭天下耻笑,那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呢?德高望重之人,是生下来就德高望重吗?不是。人人生而知孝,世上却有不孝之子,为何?这正是性相近,习相远也。贤愚之分,非生而有之,习而分之!”

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孔子的原话。这下反对的人逐渐少了,陈初六看向众人道:“诸位饱读诗书,故而能高坐庙堂之上,为天下计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又皆可为圣贤,故而百年强国之计,应以教化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响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