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了判河南府,定是又要耽搁一些时日。现在马解林和李谘,正斗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李迪入京,才能收一个渔翁之利。
宋绶现在让陈初六写诏书,因为陈初六乃是翰林侍讲学士,掌知制诰,乃是内相。若是他写了诏书,就能绕过政事堂,也绕过吏部,直接下达旨意。
但陈初六岂会如他的意?
当下便回到:“下官虽掌知制诰,但任免知府,非下官之职位,此舍人之职也!”
舍人就是中书舍人,笔杆子,也是用来写诏书的。但他们写的诏书,必须通过政事堂才能奏效,也就绕不开吏部了。
宋绶不快,问道:“这是陛下的旨意,知应既然掌知制诰,就应当起草。这和舍人之职有何关系?这是依何典故?”
陈初六回到:“先帝在时,先是冯拯以兵部尚书判都省,帝欲加拯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召学士杨亿起草诏书。亿曰:“此舍人职也。若除枢密使同平章事,则制书乃学士所当草也。”
天子想要绕过政事堂发布旨意,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故而一般来说,只有在罢相、拜相的时候,才会动用这一权利。杨亿乃是前朝非常有名的翰林,把他的名字抬出来,宋绶也不敢不尊敬。
陈初六接着又道:“学士承旨,唯有天子亲开尊口之时,方能起草。未免假传错传,其他人的转述,本学士一概不应,还望宋相公见谅。”
宋绶只得点了点头,强颜笑道:“知应果真博闻强记,既然你不写,那就找别人写,总有人愿意写的。本相问你,昨日马解林跑到昭文馆,将三本百官行述交到你的手里,你藏到哪里去了?!”
“什么百官行述?”
“还在装糊涂!”宋绶语气激动,气流让他面前的烛火摇摇晃晃,将他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影子也跟着张牙舞爪,显得狰狞至极,他接着道:“马解林任吏部知审官院时,偷偷将百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