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场上的一些经验说了出来,许多人第一次参加会试,过于紧张,或者过于目中无人,忘记一些没有写出来的潜-规则,然后就被罢落。这些人往往又是比较脆弱的,一次失败,将他们打得爬不起来。
实力重要,技巧也重要,陈初六将技巧说给两人听,又夹带着把自己记住的一些考题说给他们听。当初议定考题时,陈初六刚好在场,一百二十道考题,陈初六能记住一百一十道。
说话间,周俊、李云平、颜子义等人也相继来了,他们都是首次参加会试。通过会试,就意味着有了功名。一场春闱,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一场考试。会试通过的人中,首次参加科举的,占比最大。若首次落败,到后面便是越来越难考,只因人的志向胆略都顿挫了。
陈初六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告诉他们,但时间是不够的,看到欧阳修他们对答如流,陈初六微微放心下来了。
与此同时,各大书坊刊印的不同“押题冲刺卷”开始在市面上兜售,这些便是陈初六刚才问的。欧阳修讲,这些考题没什么用,只因这些考题也只是猜测的。
朝廷议考题时,一百二十道题,总有流传出来的。各大书坊,也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但无论如何,这些题最多押对三成。
市面上,有一版本,名气很大。在未开考之前,这一份和其他各种版本几乎一样,也只是押题而已。唯一有不同的是,这一份考题特别的贵,他还宣称是从宫里传出来的!
因这一版本考题贵,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份考题含金量高,又加之这份考题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所以许多读书人想着要看一眼,千方百计拿到手,结果平平无奇,也没觉得好多少。但这一版本的知名度,要比别的版本高不少。
过了三四天,临近会试前一天,陈初六也跟着紧张起来了。这一日正在昭文馆,一吏员敲门进来:“大人,张相差人过来传话,召集诸位考官商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