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在每一刊报纸上,阐述事功之学的理论,要么就刊载事功之学的例子。凡读过报的人,早已经明白,事功之学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学问,也不是唯利是求的学问,仁义道德也是事功之学的追求。时报上刊载文章,可谓是旁征博引,仕林之中,开始研究起了“报刊”这种文体。
东写一点、西写一点,雅与俗并存,文章还是以前的文章,但这种文章集合的形式,在陈初六以前是没有出现的。汴京时报运行良好,能自负盈亏,这说明这种文章集合的形式是可以延续下去的,而且不需要官府的资金支持。
司马迁能成为著名史官,除去《史记》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因为他发明了一种新的体裁来记录事件,那便是纪传体。以往的史书,基本上是编年体,甚至有的将言、事分开,让人很难了解历史人物。有了纪传体之后,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但却更为生动了,也能从一个历史人物的成长,吸取有用的教训,做到以史为鉴。
陈初六的这个“报刊体”也是如此,文章还是那些文章,事情也还是那些事情,但不知不觉之中,但教化百姓的作用却比那些大部头书更加有用。说白了,这其实是将知识碎片化,让那些没办法全身心治学的人,能够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学习。报刊降低了知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就是报刊的优势所在了。
远离朝堂,陈初六花时间用在报刊和家里。王雨溪挺着大肚子,生孩子恐怕也就这两天了。她怀孕之后,还在帮忙处理家里的产业,但终究是挺着肚子。这几个月来,家里的产业落下了不少,陈初六正好也管一管家中产业。
在临川开了一个掌柜们的大会,成立了所谓董事会,从现在各地返回来的消息来看,这董事会成立的效果还不错。最直接的体现,陈家所得利润增长了三成左右,加上解潮的产业也越来越大,分给陈初六的钱也多了许多。
陈家产业的利润,除去开销和和少量新的投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