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伯爷之才学,有如深渊,深不可测,这才诚信效力,做了户房主事,不过在下也不奢
求做什么大官,只要能随着伯爷学些东西,造福一方便好。”
茹太素自爆科举,其实也是在提自己的伤心事。当初像是他这样,想着投入科举换个功名的华夏读书人不在少数,可最后结果却非常的惹人心痛。那些目不识丁的蒙元读书人,一个个都做了高官,可是像是他们这样有
才华的读书人,却报国无门。钱永闻言赞叹道:“伯爷虽然是武人出身,但是从他建设军山、盱眙到如今的山阳乃至淮安,事无巨细,处理的都颇为妥当,百姓安居乐业,地方也甚是太平,是实实在在
的上马定乾坤,下马能治国的人物,老夫对伯爷也是佩服的紧。”
难怪此人能够在江南混的风生水起,比起那些起事之后,便享福一方的诸侯来看,朱振手下大多数都是茹太素这种有能力,踏实肯干的读书人。
这些人或许在诗书一道,并不是如何出彩,但是却肯诚心为民做事,又如何不能成功呢?
茹太素赞叹道:“伯爷才情天授,确实是不出世的天才,晚辈追随其后,着实是三生有幸。”
钱永命人煮茶款待,两个人相对而坐,谈笑风生。虽然年纪很大,但是都是儒家弟子,言谈之间共同点颇多,聊起来也不会尴尬,渐渐的,钱永发现茹太素并不是不通经学,而是并不喜欢言谈举止间将经学挂在嘴边,很
多儒家的东西,他都选择身体力行的去做。
是那种学以致用,去践行的人物。
是故,钱永更加佩服朱振,能够将这般人才笼络在手中,淮安世家不是对手,着实是情有可原。
谈了好半天,钱永这才直奔主题,问道:“不知道茹大人此次前来,可有伯爷的吩咐?”
茹太素放下手里的茶盏,正色道:“吩咐倒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