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代,哪怕是孔子亲至,为了守住饭碗,他们也会装不认识,对抗到底。
坐在东北“震”区的则是礼学诸生,参加石渠阁会议的有戴圣与其弟子。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今日礼学是最舒服的,因为没其他派系来驳斥竞争,戴圣只打算与弟子、师弟等人唱会双簧便能全身而退,毕竟礼主要内容是《夏小正》、《月令》、《冠义》、《昏义》等古礼。
西北“艮”区域就比较拥挤了,坐的是三家诗,不……现在应该是“四家诗”。
韩诗在蔡义死后,其弟子,那个刘贺的中尉,在家里种了两颗枣树的王吉挑起大梁,但没有担任博士,盖宽饶案发后,韩诗也受到牵连,已经告老的王吉只能再度出山,希望能帮学派渡过这一危局。
此外还有《鲁诗》,代表人物是老丞相韦贤的儿子韦玄成,他不是博士,而是以扶阳侯、太中大夫身份来的。
当初,老丞相、扶阳节侯韦贤薨逝,长子韦弘正好有罪在监狱中。家人担心韦弘有罪会遭到废爵,这就意味着失去一张长期饭票,遂假造韦贤遗嘱,以次子韦玄成为继承人。韦玄成知道不是父亲的意思,就装疯,装的还挺像:躺在粪尿之中,胡言乱语,又笑又闹。当然,最后还是被人看出了破绽,但最后结果却是朝议高其节,不但让韦玄成继承爵位,还升了官。
毕竟这很符合大汉孝悌治国的政治正确,因此对推嗣之事都很推崇。
还有同样列为博士的《齐诗》,却是司直萧望之领衔,他是个多面手,治《齐诗》、《礼》、《鲁论语》,近来又学了榖梁春秋,跟魏相、梁丘贺习《易》,一时间竟贯通五经,被称之为“五经名儒”。
萧望之不像魏相那般狠辣,不愿意踩着昔日同僚的尸体升阶,故来之前和王吉、梁丘贺商量好了:
“今日石渠阁之会,鲁、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