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才自杀,虽是罪有余辜,但立刻扶正,总会有人说三道四。
丞相丙吉最先提了出来:“陛下,过几日还要带皇太子去谒历代先君之庙,太子宫官吏须得早早设置,尤其是太子太傅,更是不可或缺,不妨早定!”
站在底下的韦贤,听到此言,开始与本与他没啥交集的魏相、梁丘贺等大臣交换了眼神。
没错,立嫡立长,太子人选虽无争议,但谁来当太子太傅,却有悬念!
……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谕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谕而德成也。”
刘询终究还是没有当场定下太子太傅的人选,拜皇太子之仪结束后,韦贤却与魏相、梁丘贺二人聚到了一起,开始谈论此事。
大将军霍光薨后,跳得欢快的不止是询弘二人,还有诸儒,魏相首劾霍氏,已经罢相的韦贤在动乱之夜进入长乐宫,蹭了太皇太后的功,至于梁丘贺,这位早在霍光如日中天的时候,就预言了霍光之死,霍氏之衰,是颇受重视的带预言家。
魏相还带来了谒者萧望之,只因萧望之本就是他在河南郡时的下属,重回朝堂后,顺手举荐了这位曾面见大将军霍光时直言其过的小吏。
见朝中“众正”齐了,韦贤遂道:“孝文以好刑名之术的晁错为太子太傅,则孝景好法术。”
“孝景以老儒卫绾为太子太傅,则孝武好儒术。”
儒家最重视后天教育,相信老师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太子太傅尤甚,所以从一开始就要选对人。
韦贤意味深长地说道:“霍大将军把持朝政多年,以至功利开边之臣充斥朝堂,至今仍未有改观。往者不可追,后者尚可改。故作为太子太傅之人,最好是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