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明末不求生 > 第875章 亡国之道

第875章 亡国之道(1 / 4)

苏松省科场舞弊案的爆发,使得科考改革被又一次提上日程。

本来顺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和前朝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主要是改八股为策论,削减了六经的内容,而增加了对史书内容的考核比重。

但是这也就导致了判卷的时候,主考官的主观倾向对于举子们试卷最后的分数结果,影响较之八股文时代大得多。

八股文毕竟是一种在行文逻辑上做出了明确要求的文体,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这是特别标准、特别规范、特别合理的议论文叙述逻辑。

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八股文有它特有的优势,就是高度形式化。这个可以和唐宋科举中的诗赋做一下比较。

北宋前期,关于科举考试一直有争议。其中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要不要用诗赋取士。

当时的许多官员都认为诗赋这种考核类型的意义不大,朝廷用这种没用的东西来考试是选拔不出来人才的。所以后来熙宁科举改革的时候就罢诗赋了。

但现在来看,这种看法其实比较片面了。诗赋虽然与实际政治没关系,但是却符合了标准化考试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同样是写诗,但是你的诗如果出韵了,那你的分就低了。

这是高度形式化文体的一个优点,它可以提供明确的判卷标准。

因为内容的好坏高低实际上很难有个客观的标准,如果在知识、见识等方面不是相差太大的话,那分高分低就和判卷者的个人喜好关系很密切了。八股文的情况也与之类似,就是高度形式化的外在文体特征可以提供客观的评判标准。

真要细究起来,其实策论也存在纸上谈兵的情况,对选拔人才的用处未必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改革作用。

要说最客观的,那可能还是帖经,就是填空题。但是这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