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调动了其在关外关内的绝大部分机动兵力,仅在守边各堡留下老弱兵员三四万人而已。多尔衮实际聚集调动了约二十万的机动野战部队,号称为三十万,做出了席卷南征的态势。
为了筹措军需,北直隶、陕西北部、陕西全境,都遭到了清廷加倍的盘剥。多尔衮相信一个道理,明军并非不善战,而是过去崇祯皇帝不能给予明军部队充分的饷粮支持,也不能让军官善待士兵。
单纯论战斗力,固然明军的一般部队,和关宁军、和八旗兵,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武艺、马术、炮术上面,可是大顺军那些农民兵,许多人拿起武器、接受军事训练的时间,还不过才几个月,难道武艺和军事技能就比有好几年行伍经验的明军士兵更厉害了吗?
多尔衮并不这样认为。
明军给作战部队每年二十两的军饷,临时征召的义兵每年十二两。
多尔衮则正式确立了绿营的编制,明朝边军体制正式宣告了它的名存实亡,更毋宁说是整个明朝的体制框架,除了多尔衮依旧保留了同治帝朱慈烺的皇位以外,实际上整个明朝朝廷都已经名存实亡,完全被清朝所取代了。
绿营兵主要是清军收编的明朝宣大、三边边军及京营各镇兵马,吴三桂的义藩藩兵,还有三顺王一顺公的汉兵,皆不在此列。
虽然如此,绿营兵的待遇却丝毫不差,这和过去明军所享受的待遇,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多尔衮对绿营兵,是以营为基本编制,其营制分标、协、营、汛四种,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所属称标,副将所属称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称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称汛。标、协管辖一至五营不等,营以下分若干汛。
绿营兵分为马兵、战兵、守兵三个兵种,这其中,马兵的年饷为三十两,战兵为二十四两,守兵,也就是后勤和戍守的老弱兵员,年饷也有十八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