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陈荩心中明白,如果完全依照大明法度,要收拾这些身怀亿万金钱的宗室并不难。他们谁家没有干涉地方、巧取豪夺甚至私蓄家仆、门客的?这些做法,放到成祖、宣宗的时候,哪一桩不是除国之罪?
只是大部分官员都抱着得过且过、无罪便是有功的心态,任谁也不敢触犯崇祯皇帝的逆鳞。
谁不知道前不久辅臣薛国观,因为财用困难的缘故,向崇祯皇帝提出了同勋贵百官借款的主意?
崇祯答应薛国观,向群僚百官借款的事情由辅臣负责办理,向宗室勋戚借款的事情则由皇帝自己亲手办理。恰好武清侯李国瑞薄待庶兄李国臣,李国臣气愤不过,就给崇祯上密折揭了武清侯的小金库,说要把自己应得而被武清侯霸占的四十万两拿出来资助国家作为军费。
崇祯因此向武清侯借款四十万两,可武清侯装模作用,玩命哭穷,自己拆毁房屋,到处贩卖家具器物,惹得皇帝震怒,最后惊惧而死。
可是武清侯死后,崇祯皇帝又不能自安,居然把已经拿到的四十万两全部还给武清侯的儿子不说,自己还贴进去一笔钱。
可怜的薛国观反而因此被皇帝嫉恨,认为是他出的主意导致皇帝逼死自家亲戚(武清侯是外戚),反而将薛国观治罪抄家。
这就是为崇祯皇帝尽心办事的下场!
就算你有头脑、有办法从百官群僚手上弄到钱,可一等到崇祯皇帝觉得这影响到自己“圣君”的贤名后,你自己就将成为皇帝泄愤的对象。
人家是卸磨杀驴,皇上却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末了还要马儿自己贡献马肉。
陈荩也只能大摇其头,他少年时也曾说过大话“愿为诚意伯”,可朝廷却没有自己一身所学的用武之地。
=========================
1陈荩,崇祯七年进士,洛阳人士,不少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