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庄严并不知道的是,这种“扫雷弹”正是许汉源和他的战友们在第一次大扫雷行动中总结出经验,然后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排雷炸药。
在战场上遇到雷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使用“开辟通道”的办法。
开辟通道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一般使用直列式装药,就是在一根2-3米长的木棍或者木板上绑上tnt炸药,使用拉火雷管点燃后直接人工冲到雷场边,将木棍伸进雷场。
然后炸完一次,后面的工兵小组跟着接上,一路炸过去。
这样可以引爆后的炸药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能够诱发埋设在地里的地雷。
工兵在炸过的地方用小红旗标注出通道,这样后续部队可以依次通过。
问题是,这种工兵开辟通道的办法在雷场大面积扫雷的情况下并不效率,而且这种操作极其考验实施人员的经验。
由于绑的是tnt块,炸开的时候中心和边缘的压力有所不同,有时候边缘地带的雷并不能引爆,所以往往很不安全,要安全就要多炸几次,一组组上,速度也慢。
总结来说就是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事倍功半。
所以,在第一次大扫雷行动中,目睹这一切的许汉源就开始动起了脑筋。
之后他找到了指挥部的几个军内的高级工程师,一起坐下来谈论这个问题。
谈论中受到了老式的爆破筒的启发,决定搞一款体积小,可连接,能够无限延长的爆破排雷装置。
几经周折,在半年之后,这种可连接式的扫雷弹出现在滇南省的扫雷前线上。
这种“扫雷弹”的效率要比之前的的tnt炸药块工作效率提高十几倍,捆绑一节2米长的直列装药的爆破装置只需要10分钟,而链接这种新式扫雷弹,只需要40秒。
新型扫雷弹一出,大受前线排雷官兵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