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孩子,有个当时罗平安弄不清是军官还是士兵的军人将自己的空枪取下,然后招手让罗平安过来,让他摸了好一阵。
这支部队在当地驻扎了三天,罗平安三天里啥都没干,每天醒来跑到灶膛上,勺一大碗红薯稀饭,然后就着用盐炒过的榨油剩下的花生饼,稀里哗啦扒上一大碗,匆匆忙忙就跑到村口,一蹲就看半天。
当地的三天里,那些军人到村子附近的山边进行了几次进攻演练,期间还开了不少枪,打了不少的空包弹。
枪声,在罗平安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来真枪开枪是那么的清脆,和村里大人们的土铳沉闷的射击声有着那么大的区别。
有个军人甚至给了罗平安一发弹壳,那颗弹壳一直被他当做宝贝一样留着。
三天后,拉练的军人走了。
不过,罗平安的心也被带走了。
当年才十一岁的罗平安,已经发誓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去当兵。
这种理想一直伴随着罗平安的成长,直至他在县城的高中毕业。
村子里的年轻人高中毕业已经是很高的文化水平了,在罗平安所在的罗家村,建国后也没见出过一个大学生。
所以高中毕业的青年有两条路走——要么出去打工,去沿海地区挣钱;要么留在村子里,种地养鸡养羊,然后说个媳妇结婚生娃。
罗平安选了第三条路。
他要当兵。
父亲很反对,说你当兵去了,家里怎么办?
这事很现实。
哥哥毕业后,去了沿海打工。
妹妹在读初中,还不是个壮劳力,何况妹妹的成绩好,即便在县城里的中学,永远也是班级里的第一,除非考失手,否则学霸地位不可动摇。
父亲之所以反对是有原因的。
罗平安清楚,父亲这几年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