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毅,也有魄力,奈何啊,就是心智不够成熟,不过,他还年幼,再长大一些,或许也就会好一些罢,刘熙在心里想着,在厚德殿又坐了片刻,只觉得心烦意乱,便去后宫找皇宫叙话去了。
而在接下来,雒阳还是沉浸在一种别样的平静之中,侍中令内的官吏越来越多,所有人都明白,新律的编订工作已经到了最后,当然,除却在农桑方面,其余领域内的律法,大多已经要完成了,可是在农桑方面,没有人敢开口,诸葛亮也不曾提及。
叙贤院内忽然多了不少的陌生面孔,这些人善谈,迎接宾客,很快,就与来往之人熟悉了起来,叙贤院正式的往外扩建,一路上,甚至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太大的阻力,听闻乃是孙策出面,为自家的妹夫走动,这些人也都不敢为难,在短短几个月的时日里,司隶地区竟出现了十三座叙贤院,刘禅也因此扬名。
不过,这名声也不算是好名声,众人在他的叙贤院里吃喝玩乐,却还要骂上他几句,身为宗室,司空之子,竟操此贱业,实在是丢尽了其父的名声,叙贤院里的人听闻他们的言语,也不会搭理,依旧是热情的招待他们,不少人也都愿意拉上自己的好友,在叙贤院内聊天。
仲长统也是沉寂了一段时日,他被调到了户府之后,将阳廉也带到了户府,上任之后,便是埋头调查各地的户籍情况,以及户籍所拥有的资产情况,从事的差事等等,他竟是要将天下户籍进行调查分类,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他似乎是要效仿昔日的商鞅,为天下人制定更加严格的身份之证明。
雒阳内那些谩骂他的话语,也就消停了下来,毕竟他也没有再提什么重商,反而是潜心在忙着户籍之事,这事好啊,调查户籍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有人去劝阻,也就没有人再盯着他去斥责。
工府内的马均,在这一年,完成了一个重要的研发,他改进了高炉冶铁法,上奏天子,要求推行天下,刘熙自然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