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表,一旁的刘熙也差不多是这样,郭嘉险些还以为哪里造反了呢,急忙坐下来,一一观看,这才明白,原来这些都是大臣们的弹劾,这可不是一般的弹劾啊。
群臣鼎沸,除却三令没有参与之外,像刘巴,王朗,曹植,邓芝,刘璋,乃至昔日三公刘备等等重要的臣子,也是纷纷反对,大概来说,他们弹劾的目标全部都是崔琰,大抵是说崔琰这个性子如何如何不好,诋毁他的品行,说他不可为皇长子之师。
如今天子与皇后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天子也没有表现出要纳妃的意思,这就说明这位皇长子的地位,应当是牢固的,只要不早夭,未来的大汉天子,就是虎儿,而如今,这位大汉的继承者,就如前三代这般,要拜一个公羊大儒为师。
公羊给他们带来的苦头,他们已经吃够了啊!
一个比一个脾气要暴躁,不听群臣的劝谏,动不动就是发动大规模的征战,铁血手段,行事霸道,为何就不能找个谷梁的老师呢,让皇长子养成温和,谦逊,放手任由群臣治理等等好习惯不好麽?非要让皇长子变得硬气,变得暴躁,图什么呢?
当然,他们在奏表里是不会如此言语的,只是通过崔琰来攻伐,奈何,崔琰身上,还真的找不出什么缺点来,只能是通过他平日里的一些行为,例如殴打祭酒,殴打学子这些行为,来佐证他不适合担任皇长子师,若是他也如此对待皇长子,那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些人,郭嘉叫来了侍中台的官吏们,让他们帮着回复,回答非常的简练,大抵就是说,有国丈在呢,诸君就不用担心皇长子的安危了,国丈会好生看着的,诸君忙自己的事情去罢。
庙堂群臣都气坏了,如此多的臣子,甚至很多都是荀彧亲自提拔出来的,如邓芝,曹冲这样的新贵,有刘巴,王朗这样的贤才,老臣,他们不约而同的反对,这倒是与他们本身的贤德无关,只是厌恶公羊学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