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瓶的热度,已经推到了高峰。
因为到了后来,陈正泰已经不吱声了。
新闻报索性就压根不提精瓷二字了。
可其他各报,却是继续穷追猛打,将陈正泰的所有关于精瓷的担忧,一个个逐条批判。
学习报趁势而起,已经隐隐有天下第二报,甚至直追新闻报的气候了,如今的日销,已是维持在七万份之间。
这又是一个极可怕的数字。
而朱文烨现在,只恨陈正泰居然哑火,又恨陈正泰不派人来拿自己,他是巴不得陈正泰有点动作,好继续增加学习报的热度。
他家,现在几乎已是高朋满座,每天都有无数人拜访,人人都将其视为名流。
当然,朱家那里……显然并不甘心于只靠报纸来维系名望,该收购精瓷还是要收购的。
尝到了甜头的世族们,现在拼了命的筹措钱财,继续收购。
这真的是暴利啊,若是能买十万个瓷瓶,这一年躺着也能挣数十,甚至上百万贯,世上还有比这还好挣的事吗?
西山钱庄,已经开始忙疯了。
三叔公现在做的业务,就是放贷。
只要有抵押物,便可从钱庄这里得到贷款。
最近贷款的业务极好,得亏有了精瓷啊,不少人需要筹措钱财来买精瓷,毕竟……这是躺着挣的。现在私人之间,已经很难拆借到钱财了,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的,我有钱,我为何不去买瓷瓶,非要借给你?
因而……大家便只能瞄准钱庄了。
只是令三叔公遗憾的是,陈正泰那边下了死命令,现在钱庄收紧了贷款,只允许大宗的借贷。
也就是说,只有一万贯以上的借贷,方才准许借出。
而且相应的抵押条件,也比较苛刻。
三叔公心里唏嘘,这样一弄,那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