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摊贩,老百姓生活清苦。随便找个小摊买个早点,郑教授多问几句,街上的人都说这几个月乡里热闹了许多。
周青峰的无名店铺,郑教授也去了。店门紧闭,也不知有没有人。问了隔壁卤肉摊的大婶,说小伙子行踪不定,骑着摩托一会东一会西,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乡里现在好热闹,周小子给厂里的师傅发工资特别大方。按绩效算,好多人一个月上百块的收入。连学徒工的工资都够养家了。他们有钱就愿意花,我们生意也好做了。
乡里十几个村子都盯着这家厂,租他们的农机特便宜,花不了几个钱就能把过去累死人的活给干了。谁不喜欢?”
“听说这厂子还发贷款?”
“是啊。他们派人到市里用船运化肥农药来,折算贷款卖出去。类似的事太多,大家都喜欢,但只贷给供孩子读书的人家。说什么愿投资教育的人更有信用,才能还得起钱。”
“那村子小学不得多招好些学生?”
“过去村里人懒得把自家孩子送来读小学,尤其是女娃不读书。结果周小子说了,供养女孩子读书的家庭是目光远大,贷款利息可以降一半。结果就这一周,学校里的学生多了大半。”
聊了好一会,郑教授觉着浑身又燥又热。他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激动的浑身起鸡皮,脑子里嗡嗡响,都快手舞足蹈了。他见到的这些怪招简直就是乡村发展的新选择,新路子。
街道上突突突的响,一辆‘嘉陵’开到修理铺前。卤肉摊主一指骑摩托的年轻人,“喏,他就是周小子。”
入秋了有点冷,周青峰穿了身皮衣,戴着墨镜出现。他下了摩托就去开店门,扬手朝卤肉摊喊了声:“来两份烧鹅,一斤卤肉。”
“好嘞。”摆摊的大婶咧嘴就笑,“肉汤米饭给你管够。”
郑教授在旁边看着,仔细打量这张扬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