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继年眼睛一亮,叹道:“人皆养子望聪明,却被聪明误一生……看看那些官宦之后,小时大多被夸赞为聪明,可大了之后呢,有几个有出息的?”
官宦之后,比如说晏殊的儿子晏几道,小时候也被夸赞聪明,可大了性子却执拗,不肯求人,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好,这个兆头好啊!”杨继年抚须微笑道:“无灾无难到公卿,安北立功颇多,想来芋头长大了也能承袭些官职,到了那时……那不是无灾无难到公卿是什么?哈哈哈哈!”
杨继年的笑声回荡在御史台里,对头们很是沮丧。
沈安立功太多,现在是论腿抵消功劳,可以后呢?
“杨御史高见。”苏轼此刻还没有那种落魄的感受,所以压根体会不到这首诗的心境,不过还是觉得很牛笔。
杨继年只是微笑,苏轼告退,站在外面想着这首诗的蕴意。
“那个沈安,作诗作什么不好?偏生拿芋头来作伐,回头老夫定然要他好看!”
呃!
苏轼听着杨继年带着怒火的声音,不禁为沈安默哀一瞬。
随后杨继年就告假了。
他一路到了沈家,沈安闻讯来迎,顺带还抱着芋头。
“那么热你抱他出来作甚?给我。”
杨继年很不满的接过孩子,熟练的抱着往里走。
“爹爹。”
杨卓雪看到父亲抱芋头就觉得怪怪的,然后问道:“爹爹,您抱芋头和当年抱我有区别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沈安觉得应该是没区别的。
可杨继年却认真的想了想,“你当年调皮,抱着就爱哭,那时候为父很头疼。”
遇到个爱哭的孩子真的会崩溃。
沈安看了杨卓雪一眼,心想媳妇小时候竟然是个爱哭鬼?
杨卓雪有些赧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