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提前出来了。”
陈公弼心中一松,问道:“官家新近登基,竟然这般睿智吗?”
说皇帝睿智总是没错的,可蒋佩却有些尴尬的道:“据说是沈安判断出了李谅祚的动向,然后官家这才派了不少骑兵来。”
和西夏人交锋一定要骑兵,否则进退两难。
陈公弼问道:“敢问漕节,是谁带队?”
这个带队的人会成为总揽战局的统帅,陈公弼低声道:“别是韩相吧。”
蒋佩不自在的道:“不是他,是包拯。”
大家都对韩琦这位名将没信心,可一听到包拯,陈公弼不禁苦笑道:“还是韩相好啊!”
老包没经历过战事,来了不管用啊!到时候谁敢听他的?
蒋佩笑了笑,“同行的还有沈安。”
“来了!”
正在说话间,外面有人喊道:“援军来了。”
陈公弼回身,就见远方出现了一片黑点。
骑兵迎了过去,蒋佩说道:“是包相到了,幸好老夫及时赶到,赶紧,列队迎一迎。”
苏轼打个酒嗝,就走到了陈公弼的身边。
陈公弼看了他一眼,说道:“回头清理三十本账簿!”
苏轼本是豪爽的性子,最不喜欢核对账目这等细致的事,闻言就堆笑道:“知府……下官错了。”
从以前死不认错,到现在遇事就认错,苏轼走过了一长段心路历程,堪称是男人成长日记。
陈公弼沉吟了一下,刚想说话时,外面有人喊道:“来了!”
陈公弼马上忘却了此事,聚精会神的看着前方。
一队队的骑兵在逼近,这些骑兵经历了长途跋涉,看着很是疲惫。
随后就是大队骑兵簇拥着包拯来了。
六十余岁的包拯看着精神还不错,他下马后,蒋佩和陈公弼迎